刚经历了10月底那场“一夜入冬”的降温,不少人裹着羽绒服刷手机时,都刷到过这些消息——“今年是最冷一年”“地球要进小冰河期”“四川乐山煤矿出事了”“南阳菊花地被乱摘”。有人信了“小冰河期”的说法,赶紧去买厚被子;有人看到“玉米补贴”的视频,差点没让家里人收地里的玉米;还有人刷到菊花地的内容,气得想转发“谴责”……这些到底是真的吗?今天把这些谣言的“底”扒清楚,保证你看完心里透亮。
先掰扯最受关注的“小冰河期”。有人说“今年这么冷,肯定要进小冰河期了”,但从科学上讲,“小冰河期”是全球性的长期低温阶段,得靠太阳活动减弱、火山喷发这些因素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不是一场降温就能“敲定”的。而且2025年还没结束呢,气象数据根本没说“今年是最冷一年”——你觉得冷,只是季节转换的正常波动,别被“体感”了。
再说说“四川乐山煤矿事故”的谣言。有账号发视频称“乐山五通桥煤矿出事了”,结果当地网信部门一查,这视频是好几年前的旧素材,重新配了文就发出来了,典型的“旧闻翻炒”。还有南阳方城的菊花地,有人发视频说“自己承包的菊花被乱摘”,其实那地压根不是他的,也没发生乱摘的事——就是发帖人为了涨粉编的“段子”,现在视频已经删了。
更“离谱”的是安徽淮北的4起案例:有人造谣“淮北下了第一场大雪”,其实是P的视频;有人编“玉米补贴一亩1600元”,农民别收玉米;还有人虚构“举报电鱼奖励5000元”“父母被打自己被拘”的剧情,就为了博流量。这些人都被警方处理了,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其实这些谣言能“火”,都是抓住了大家的“痛点”:降温了关心气候,种庄稼的关心补贴,爱花的关心菊花地,结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有网友说:“我妈看到玉米补贴的视频,非要等补贴再收玉米,我赶紧查了农业农村局的信息,才把她劝住”;有年轻人说:“刷到菊花地的视频我都气炸了,想转发骂乱摘的人,结果是假的,太尴尬了”;还有老人说:“降温那几天我真信了‘小冰河期’,觉得以后冬天更冷,现在才知道是瞎编的”。
说到底,分辨谣言就一个“笨办法”:别信“口头传”,认准“权威说”。像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科学辟谣”公众号、当地警方的通报,这些才是靠谱的来源。网络上的信息跑得比风快,但真相永远不会迟到——你刷到不确定的内容时,先停三秒问自己:“有没有权威来源?”“是不是断章取义?”
毕竟,清朗的网络空间不是“自动来”的,得靠咱们每个人“把好关”——你多一份谨慎,谣言就少一份市场;你多一次核实,真相就多一份传播。别让“假消息”钻了“真情绪”的空子,也别当谣言的“传声筒”。咱们一起把“不靠谱”的信息挡在屏幕外,才能守好自己的“信息小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