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晚,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的灯光聚焦舞台时,陈茂贤和郑纬机的手紧紧握了一下——他们凭借原创剧本《破·地狱》,从5部入围作品里突围,拿下了当晚最受编剧圈关注的“最佳编剧奖”。
作为本届金鸡奖原创类编剧的“死亡之组”,《破·地狱》的对手个个都是“狠角色”:陈凯歌与张珂的《志愿军:存亡之战》以全景式叙事还原抗美援朝的悲壮,邵艺辉的《好东西》用黑色幽默拆解中年人的“体面崩塌”,林见捷的《家庭简史》把代际矛盾写成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游晓颖的《小小的我》则用孩子的眼睛照出成人世界的复杂。能在这样的竞争中胜出,《破·地狱》的“底气”藏在每一行台词里。
熟悉这对搭档的人都知道,他们向来擅长“用小切口讲大故事”。此前合作的现实题材剧《老街巷里的烟火》,就因为把菜市场摊贩、社区社工的日常写得活灵活现,被观众称为“社区生活纪录片”。这次《破·地狱》更“狠”——聚焦一群住在老破小里的普通人:下岗后开早餐店的夫妻俩为孩子学费发愁,独居的老教师偷偷攒钱给已故老伴买墓地,刚毕业的女生为了留在城市做着三份兼职……没有刻意制造冲突,却让每个读剧本的人都忍不住想起自己身边的某个人。有评审说:“这个剧本不用‘洒狗血’,因为生活本身已经足够有力量。”
消息传开后,网友的讨论里藏着各种“真实感”:有人留言“我妈就是下岗工人,看这个剧本简介我差点哭了”;有人翻出影片的试映片段感叹“终于有编剧不写‘霸道总裁爱上我’了”;还有人替其他入围作品惋惜:“《小小的我》的剧本也很暖啊,但《破·地狱》确实‘扎’到我心里了”。连圈里的编剧朋友都在群里说:“这奖拿得实在,给我们这些坚持写现实题材的人吃了颗定心丸。”
说到底,金鸡奖的分量从来不是因为“奖项本身”,而是因为它始终在“选对的故事”——选那些贴着地面生长、带着烟火气、能让观众“看见自己”的故事。对陈茂贤和郑纬机来说,这个奖是肯定,更是提醒:好编剧的笔,永远要对着生活,对着普通人的心跳。就像他们在领奖时说的:“我们只是把身边人的故事写了出来,能被看见,已经很幸运了。”
而对于观众来说,这或许就是金鸡奖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我们相信,那些藏在巷子里、餐桌旁、地铁上的“小日子”,从来都值得被写成“大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