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点半,杭州上城区的小吴攥着手机站在单元门口,额头上的汗把衬衫领口浸得发潮——加班到凌晨的他,摸遍所有口袋都没找到家门钥匙。急得直转圈的他打开某生活服务平台,一眼看到“24小时上门开锁26元”的字样,想都没想就点了下单。他以为这26元能解决燃眉之急,没想到最后掏的钱,是这个数的五十倍。
师傅来得倒快,二十分钟就敲开了单元门。可蹲在锁前看了两分钟,师傅抬头说:“小伙子,你这是C级叶片锁,结构太复杂,正常开根本打不开,得强行拆了换锁芯。”小吴愣了——深夜里找不到第二家开锁师傅,总不能睡楼道吧?只能咬着牙点头。等新锁装好,师傅递来的账单让他傻了眼:锁芯588元、把手288元、夜间服务费200元,再加上门费,总共1300元。“不是说26元吗?”小吴急得提高声音,师傅却指着手机页面说:“你自己看,底下的温馨提示写得明明白白——26元是白天的纯上门费,夜间要加钱,换锁芯更是另算。”
第二天醒过来,小吴越想越窝火,直接找平台投诉。“我当时急得要死,哪有心思翻页面最底下的小字?”他说,直到师傅上门,才知道“26元”根本不是“开锁的钱”,只是“来人的钱”。涉事商家的工作人员回应记者时倒也理直气壮:“我们页面没藏着掖着,所有费用都列清楚了。师傅上门前肯定会打电话确认价格,不可能不商量就动手。要是顾客不同意,只需要付上门费就能让师傅走。”
平台这边也有了说法。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正式受理小吴的投诉,“这类服务的价格本来就没法统一,每家锁具类型、损坏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只展示基础上门费。”至于小吴的情况,平台专员已经提出给500元赔偿,“我们也接到过不少类似投诉,大多是消费者没提前问清‘全流程费用’——开锁、换锁、夜间服务费,这些都得提前跟师傅确认,不然容易闹矛盾。”
这事也惊动了监管部门。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提醒,遇到这种“先服务后加价”的情况,别慌着吵架,直接打12345热线就行,“我们会帮着核实情况,协调双方解决。”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的杨敏律师也说了句实在话:“商家不能把‘提示’藏在小字里就完事。页面上的术语普通人未必能听懂,得用大白话把‘上门费多少、开锁加多少、换锁芯怎么算’说清楚,而且得提前让消费者同意。”他给消费者提了个醒:以后找上门服务,先把“钱的事”问死——“别不好意思,比如‘师傅,上门要多少钱?开锁还得加钱吗?换锁芯是按个算还是按型号?’最好录个音或者留个聊天记录,真出问题了有证据。”
小吴的遭遇其实戳中了很多人的“紧急服务痛点”:深夜开锁、水管爆了、家电坏了,这种时候谁都没心思慢慢比价,可越是急,越容易被“低价吸引”踩坑。就像这次的“26元开锁”,看起来便宜,实则藏着“夜间费”“换锁费”的“隐形账单”。而商家和平台也得想想:把价格写得更显眼点、让师傅提前把费用说清楚,难道不是比“事后解释”更能留得住客户?毕竟,一次“踩坑”的经历,可能让消费者再也不敢用你的服务了。
说到底,不管是急着开锁的消费者,还是做服务的商家,大家图的都是“省心”——消费者省心解决问题,商家省心赚该赚的钱。可这份“省心”,得靠“把话说在前头”来换。不然,26元的“开头”,很可能变成1300元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