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尼日利亚的一则声明,把一场关于“宗教自由”的外交争议拉回了现实——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尼日利亚基督徒遭大规模杀戮”的指控,尼方用最直白的方式回应:“这些言论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事情的导火索在10月31日。当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再次将尼日利亚列入“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框架下的特别关注国”,理由说得很重:“激进主义者杀害了数千名基督徒,这对基督教群体构成‘生存威胁’。”而背后的推动力量,是美国共和党人士数周来的持续施压——他们要求制裁尼日利亚,理由是“尼政府对基督徒迫害坐视不管”。
面对这波“扣帽子”,尼方的反驳里带着点“委屈”。在声明里强调,提努布总统领导下的尼日利亚,从来没停止过两件事:一是狠打“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二是拼尽全力促进宗教和谐。“我们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权,不管他信什么教。”提努布本人也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回怼:“把尼日利亚说成‘宗教不宽容’,既忽视了我们的努力,也扭曲了我们的现实——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宗教迫害,从来都是。”
其实这不是尼日利亚第一次“被点名”。2020年特朗普任期内,尼就曾被列入这个名单,直到2021年拜登政府才将其移出。如今“二进宫”,不少网友都看出了“政治算盘”——美国国内的党派压力,似乎比尼日利亚的真实情况更重要。
有网友评论得直白:“尼日利亚这些年和极端组织打了多少仗?宗教领袖们定期坐下来谈和解,社区里办了多少融合活动?不是靠一句‘迫害’就能否定的。”更关键的是,每个国家的问题都得放在具体语境里看——极端主义的威胁是全球性的,但解决它的方式,从来不是靠单边指责,而是尊重每个国家的努力。
尼日利亚这次硬怼,其实也是在说一句实话:我们的国家,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的努力,不该被忽视。毕竟,真正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先看清真实的样子——而不是用“标签”代替现实,用“指责”代替理解。
说到底,外交不是“贴标签比赛”,而是要面对真实的问题。尼日利亚的回应,其实是在提醒所有人:别让偏见,遮住了看问题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