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氏
姓氏:庚
拼音:gēng
浏览量:419
更新时间:2025-08-21
庚姓分布地区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
新野郡:即河南省新野县。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
庚姓历史来源
庚姓源出有:
1.出自官名。上古尧帝时代,有庚大夫(掌管露天粮仓的官名),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庚。2.出自上古周朝。传说周朝有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庚凛,其后代便以官名为姓。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甘悼公之子献太子的老师庾过,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姬庾过,是春秋时期周惠王之子王子带后裔的甘悼公之子献太子的老师。4.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庾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中有庾氏,原为东晋光禄大夫庾珉的族人,在十六国时期归附鲜卑慕容部,后为北魏王统一,归如鲜卑拓拔部,逐渐形成一个部落。
迁徙分布
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四十三位门阀。“庚”是古时仓库、水路运输的中转库等的名称,朝中掌管这些仓库的官员叫掌庾大夫。帝尧时,有的人世袭这一官职,后来就以官名为姓,称为庾氏。庚氏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随时代变迁而散居在中国各省市。古籍中有曹操为免于关云长杀害,恳求关云长将军熟读《春秋》中的“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汉朝时期庾皮父子任教宫廷;庾胜昆仲戍守广东台岭横浦关,为纪其功,改名为大庾岭。庚氏族人对社会发展是有贡献的,在中华民族中有其光辉夺目的一页而永垂于世。编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书里写到,东晋初年,庾氏名将曾奉旨出使高丽,这就是在韩国扎根的庾氏要认的亲、溯的源。据韩国2001年11月1日人口统计,全国二百八十六个姓氏中庾氏位立第九十七位,全国庾氏人口有一万七千余人。
据中国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庾氏大约五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少大学教授和广播、报纸、书刊竟然把“庾”字误作为庚、瘦、唐、廖。新华字典1972年以前版本对“庾”字仅解释为“大庾岭”,在广东、江西省交界的地方。1977年以后加上了注解为“姓氏”。当今,广西、湖南、江西、甘肃、山西、陕西、江苏、上海、云南等地都有庾氏的族裔。据历史文献《广东庾氏志》的记载,广东庾氏始祖是庚东旸,仕宋,于北宋元祐年间自南京来粤,任广南路经略安抚使,携眷导羊城。第二世庚观,在宋政和年间任广南东路提举,因见东莞山水秀丽,乃卜居东莞茶园(今茶山镇),并名其地为庾家坊。明朝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前后,第八世孙庾德信携父由茶园庾家坊避祸迁居至谷涌(冲),后又分支到蚬涌企石村。
堂号
新野堂:以望立堂。济阳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颍川庾氏最早居住在颍川的鄢陵,其可考的最早祖先为东汉末年的庚乘。《后汉书·郭符许列传》载:“庾乘字世游;颍川鄢陵人也。少给事县廷为门士。(郭)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宫遂为诸生佣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向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后征辟并不起号曰“证君”。
庚姓家族名人
- 庚亮:庚亮,字元规,东晋颖川鄢陵人。历仕东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12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41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201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2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9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