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氏

姓氏:桓

拼音:huán

浏览量:349

更新时间:2025-08-19

桓姓分布地区

谯郡:东汉建元年间的时候,将沛郡分出了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也就是今天安徽的毫县。

桓姓历史来源

「桓」源出

桓(Huán)姓源出有四:

1、源于上古,以祖名为氏。据《姓氏考略》载,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其子孙以“桓”字为姓。桓常被认为是桓姓的始祖。

2、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有一个儿子叫小白,在齐襄公被杀害以后,他从莒国进入齐国,成为齐国的君主,后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死后得到谥号为“桓”,历史上称为齐桓公。他的这一支子孙于是以桓作为自己的姓氏。

3、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述,宋国有国君叫卿,他死后谥号也为“桓”,历史上称他为宋桓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谥号作为姓氏,形成桓姓的一支。

4、出自鲜卑族乌丸氏所改。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乌丸氏(原为乌桓氏),入中原后从汉姓,改为桓氏。另有桓侯氏简为桓氏。

得姓始祖

桓常。桓氏之源,根据《姓氏考略》载,最早在远古黄帝时,黄帝就有一位大臣名为桓常,他的后人就以桓字为姓氏,称为桓氏。由此可见,桓氏是一个出现比较早的姓氏。故桓氏后人奉桓常为桓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桓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桓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407席,其发祥地是汉朝的谯郡(安徽省亳县)。桓氏的源流有四:一是出自姜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代齐襄公之弟子公子小白,曾出奔莒国;襄公被杀后,小白回到齐国继承君位,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死后谥号为“桓”,即齐桓公。其支庶子孙乃以谥为氏,称桓氏。一支是齐桓公之后;二是出自子姓。其支庶子孙向鬼,以王父的谥号为氏。称为桓魋。三是由“桓侯”氏简化而来。周代晋国(姬姓)、杞国(姒姓)、曹国皆有桓侯,其后裔有桓侯氏,简为桓。四是南北朝时来华的鲜卑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述,齐桓公的后裔,以桓公的谥号为氏。而宋桓公的后代,也称桓氏。另,后魏的乌丸氏亦改姓桓氏。此外,《元和姓纂》和《魏书·官氏志》也都对桓氏的出处有考证文字。由此可见,古老的桓氏家族之中,有来自山东的姜太公之后,也有发祥于河南的商汤之后,更有一少部分鲜卑族之后。望族居谯郡(今安徽省毫县)。

堂号

匡晋堂:晋朝桓氏有十一个将军(桓石秀、桓石虔、桓尹、桓冲、桓雄、桓云、桓涛、桓温、桓霍、桓谦、桓振)来匡扶汉室。

【桓姓宗祠通用对联】

〖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谯郡;源自帝臣。——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桓姓的郡望和得姓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功高夹日;威著避骢。——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丹阳人桓彦范,字土则,以荫袭调右翊卫,后为中丞,长安年间官司刑少卿,曾多次上疏请求昭雪冤案,又官羽林将军。中宗时任侍中,正直敢言,封扶阳郡王,出任濠州刺史。后为权臣武三思诬陷被害。夹日,在太阳两旁,比喻辅佐天子。下联典指东汉谯郡龙亢人桓典,字公雅,顺帝时太傅桓焉的孙子,能传家学。举孝廉为郎,灵帝时官侍御史,当时宦官专权执政,他正直而不避,因常乘骢马(青白色的马),京城人说:“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建安年间官御史中丞,封关内侯。

世传新论;代陟崇阶。——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哲学家、经学家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光武帝时官议郎、给事中。通音律,善鼓琴,学问广博,遍习五经,喜欢非难俗儒,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被光武帝看成“非圣无法”,几乎被处斩。他的论点,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一定影响。著作有《新论》二十九篇。下联典指东汉谯郡龙亢人桓荣,字春卿,光武帝建武年间官至少傅,明帝时封关内侯。其子桓郁,字仲恩,官至太常,曾先后为明帝、章帝讲授经书,很受恩宠。其孙桓焉(桓郁的儿子),字叔元,顺帝时官太傅、太尉,曾在宫中讲授经学,有传业单子数百人。其曾孙桓麟,字元凤,桓帝时官议郎,在宫中侍讲;桓鸾,字始春,官至议郎。其玄孙桓彬(桓麟的儿子),字彦林,少年时与名士蔡邕齐名,举孝廉为郎,因为从未与中常侍曹节(曹操的曾祖父)的女婿冯方(也任郎,桓彬的同事)在一块儿喝过酒,被冯方怨恨而罢官,著有《七说》等。其九世孙桓彝,字茂伦,东晋明帝时历官尚书吏部郎、散骑常侍,参预机密。其十世孙、桓彝的长子桓温,字元子,为明帝的女婿,历官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封南郡公;次子桓云,字云子,历官建武将军、义城太守、江州刺史、西阳太守;三子桓豁,字朗子,简文帝时任抚军从事中郎、征西将军,孝武帝太元初年官征西大将军;四子桓秘,字穆子,历官秘书郎、宣城内史、中领军;五子桓冲,字幼子,历官江州刺史、中军将军、都督江扬豫诸州军事、荆州刺史,曾镇守京口、上明,积极筹划防守,配合谢安打败前秦军。“崇阶”,代指高官。

登高仰菊;图诚辨疑。——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桓景,尝学于费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令家人作绛纱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酒,祸可消。景如其言,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死,房曰:“代之矣。”下联典指东汉·桓谭,光武时,上书陈时政,帝欲以谶决疑,谭直言谶之非经。

荣由稽左;志在尽忠。——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桓荣,少习欧阳《尚书》,官少傅,赐车乘马,谓诸生曰:“今日所蒙,稽左之力也。”下联典指晋·桓冲官荆州刺史,尽忠王室。

〖桓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兄弟双太守;父子两将军。——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代冠军将军桓石虔及其弟桓石秀,两人都曾任过太守,有政声。下联典指晋代桓冲及其子桓谦。桓冲,有武功,累迁振威将军,桓谦累拜骠骑大将军。

〖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择婿乘龙得偶;救叔跃马突围。——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桓焉官太尉,二女嫁黄宪、李膺,时称二女乘龙。下联典指晋·桓石虔勇力过人,其叔桓冲为苻健所围,桓石虔跃马驰赴,救桓冲突围。

〖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直言世事遗新论;推衍宏议号盐铁。——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桓谭,能文好古,著书二十九篇,言当行事,号《新论》。下联典指汉代郎官桓宽,博通善属文,推衍盐铁之议,计数万言,后通称《盐铁论》。

〖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贤妇毁妆,挽车归里;贞妻割耳,行义表闾。——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桓少君嫁鲍宣为妻,赠嫁甚盛,鲍宣不悦,桓少君悉归侍御服饰,与鲍宣共挽鹿车以归乡里。下联典指汉·刘长卿妻桓氏,夫死于夭,乃割耳自誓,朝廷嘉其行,赐号“行义桓嫠”。

有英雄才,能胜四州任;饮茱萸酒,克消九日灾。——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大将桓温,字元子,素有雄才大略,为安西将军,都督荆、梁等四州诸军事。下联典指东汉名人桓景,尝学于费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令家人作绛纱襄盛茱萸系臂,登高钦菊酒,祸可消。景如其言,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死。房曰:‘代之矣’”。

藻鉴精明,雅负艰深之节;风期豪隽,具饶宏济之才。——佚名撰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桓彝,有人伦识鉴。苏峻反,桓彝起兵赴难,固守经年,势孤力屈,城陷见害。下联典指晋·桓温,以雄武专朝。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7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5
致命错误提示
:-(
Undefined index: url

Severity: fatalError

File:
File:/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data/storage/view/www/116/xingshi_detail.php Line:107
Trace
#0 /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coolphp/Exception.ph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