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氏
姓氏:伯
拼音:bó
浏览量:416
更新时间:2025-08-19
伯姓分布地区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市),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伯姓历史来源
伯(Bó)姓源出
1.源于嬴姓,出自夏王朝初年东夷族伯益,属于以先祖名为氏。2.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孤竹国王子墨胎允(伯夷),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3.源于荀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4.出自伯字开头的双字复姓所简改。5.源于柏皇氏,出自远古时代东方部族的首领柏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6.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大宗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7.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术士南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8.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9.源于回族,出自著名回族先人伯笃·鲁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0.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1.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2.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的贵族爵位,属于以官爵称谓为氏。
得姓始祖
伯益、伯夷、荀林父、伯笃·鲁丁(鲁至道)、瑚锡哈哩·伯麟。伯氏的始祖伯益,是上古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曾经佐舜调驯鸟兽,被赐姓为嬴,成为后世神采飞扬的嬴姓家族的始祖。后来又曾佐禹治水有功,所以,当禹年迈时,曾有意把天下禅让给他,可是他却坚决不肯受,夏禹在后继无人的无奈情况下,才把天下传给贤明的儿子启。自此,结束了君位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4000多年家天下的局面。伯益的后裔可能大多数姓了嬴,而伯氏出现于中国历史上迟至2000多年前春秋时代。故伯氏后人奉伯益为伯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七百八十三位,望族出河东郡。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载:“嬴姓,伯益之后,太宰嚭,字子余,姓伯氏,州犁之子,为吴太宰。”“伯”字,在古代是老大的意思,因此古代兄弟中老大名字中常有伯字,兄弟多以伯、仲、叔、季等来表示相传如嬴姓的祖先禹臣伯益。商朝末年的名士伯夷等,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祖先名字中的“伯”字作为姓氏,称为伯氏。春秋时,齐、晋、郑、宋、鲁等国公族名仕的后人里均出现了“伯”氏。另有一说,远古时有“柏”氏,后讹传为“伯”氏,而形成了另一支伯氏。此外,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了单姓的伯氏。伯姓望出河东郡(今山西省黄河以东一带地区)。
堂号
河东堂:以望立堂。伯益堂:古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故伯氏后人以“伯益”作为伯姓的堂号。
字辈排行
山东伯氏一支字辈:“云景培金绍先大德……继世永昌”。
伯姓家族名人
- 伯牙:俞氏。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
伯乐:春秋时人。或说孙氏,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