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氏

姓氏:牟

拼音:móu

浏览量:349

更新时间:2025-08-20

牟姓分布地区

巨鹿郡:亦称钜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地大破秦朝军队主力。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朝至北魏因袭沿用。汉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以北及晋县一带。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

牟姓历史来源

牟(mù和móu)姓源出

1.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2.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据《后汉书·儒林传》所载,牟长其先封牟,牟长以地为氏。3.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4.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5.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6.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7.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8.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根牟之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9.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弥牟氏家族,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10.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司马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1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灵公之孙子南弥牟,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12.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13.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李氏家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该支牟氏,是在明朝初期从湖北麻城的李氏家族一支所改。注意:只有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óu(ㄇㄡˊ)。14.中国有一年轻牟氏。先祖为李黼,生独子李八真(配牟氏),李八真生四子:原诚、原谅、回祖、么祖。为了避祸,除原谅姓李外,其他兄弟三人改姓牟。这支牟姓的人数超过20万人,至今约有700年历史。

得姓始祖

陆终、宾牟贾、曹牟君卿、司马弥牟、子南弥牟、扎剌亦尔·木华黎、牟易金。传说中上古时的火神祝融。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的官职,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祝融又称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绩,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名为祝融。重黎诛伐共工氏时,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斩尽杀绝,而被帝喾诛杀。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承袭此职。以后祝融由官职又演变为部落名称。其后有建立牟国者,为周时子国,牟国于春秋末灭国,亡国之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牟姓。由于祝融之职由吴回之后相袭,故后世牟姓大多尊祝融陆终为牟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发祥于山东地区,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一十七位,人口约九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左右。牟姓是发祥于今山东的古老姓氏。在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牟姓一直以山东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省份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军阀割据等政治纷争,偏安山东半岛的牟姓颠沛流离,徙奔异乡势在必行。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牟姓郡望有三:巨鹿郡、平阳郡、荥阳郡。表明此际至隋唐,在今河北巨鹿、山西临汾、河南荥阳一带,牟姓为当地名门望族,而且人口繁衍兴盛,社会地位尊贵。南宋偏安江南后,有北方之牟姓徙居江南,亦有川地之牟姓因仕宦或其它原因进入当时的国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附近,如牟献由隆州井研(今属四川省)徙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明初,山西牟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之农民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上述二省之牟姓约占全国汉族牟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堂号

巨鹿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宗族特征

1、牟姓多正直之士,牟取私利者少。

2、牟姓有不少具有特色的姓族文化。多用联句的形式加以概括,如“父子两博士,祖孙三才人”,“文章政事追先达,冠盖声华羡昔贤”等等,或追述本族历史上的辉煌,或撰诗以明志,颇能激励同姓人的奋进与向上。

牟姓家族名人

牟 楷:台州黄岩人,元代隐士。以养母之故,拒绝出仕,学者称静正先生。有《九书辩异》、《河洛图书说》。

牟 完:浙江省黄岩人,明代官吏。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纪善,并曾教授明仁宗。有《四礼家仪》。

牟 庭:山东栖霞人,清代考据家、数学家。贡生出身,考据精深。有《诗切》、《投壶算草》、《带纵和数立方算草》。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11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40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200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1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8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6
致命错误提示
:-(
Undefined index: url

Severity: fatalError

File:
File:/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data/storage/view/www/116/xingshi_detail.php Line:107
Trace
#0 /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coolphp/Exception.ph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