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氏

姓氏:琴

拼音:qín

浏览量:304

更新时间:2025-08-19

琴姓分布地区

天水郡:亦称上邽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

南郡: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癸未(癸未,公元前278年),汉因之。治所在郢(今湖北荆州)。

琴姓历史来源

琴(Qín)姓源出

1.出自古代琴师的后代,以职业乐器名为氏。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琴牢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3.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琴人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5.源于朝鲜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琴牢(琴张)。

迁徙分布

琴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位,望族出天水郡、南郡。春秋时期卫国有人名琴牢,字子开,是孔子门生,其子孙便用祖先之名“琴”为氏。《姓氏考略》说是琴牢之后子孙用祖先之名“琴”为氏。依照《姓氏考略》的考证,琴氏的始祖是古代的琴师,子孙以父祖的职业为姓氏。中国的琴,历史极为悠久,据《说文》记载,是“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礼·乐记》指出,“舜作五弦之琴”,《广雅》也说,“琴长三尺六寸三分,广六增寸”。从这些文献来看,中国琴的由来已久册时又能说明中华民族音乐素养的深厚,既然有琴,就必定有琴师,操此职业的后代子孙又多有以琴为姓。可见,琴氏这一姓氏历史之久远。琴姓在秦、汉统一天下之后,以今甘肃天水为繁衍中心,并逐渐向外播迁。明时,在祖国最南端的交趾,已有琴氏族人出现——琴彭这位名人以证明。琴姓望居南郡(今湖北省中部偏南荆州市)。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南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郢邑堂。

琴姓家族名人

琴牢:古代的琴师,春秋末期卫国人。字子开,一字子张,又称琴张,为孔子最早的门徒。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7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5
致命错误提示
:-(
Undefined index: url

Severity: fatalError

File:
File:/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data/storage/view/www/116/xingshi_detail.php Line:107
Trace
#0 /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coolphp/Exception.ph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