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氏
姓氏:阚
拼音:kàn
浏览量:360
更新时间:2025-08-19
阚姓分布地区
天水郡:天水在西汉时称上县,属陇西郡,汉武帝时置天水郡,天水属大水郡所辖;东汉时天水郡改为汉阳郡;三国时为蜀魏相争之地。以后归属虽有变化,但天水之名始终末变。
会稽郡: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郡治吴(今苏州)。原越地称大越,隶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至会稽,更名大越曰山阴,山阴县名始此。
阚姓历史来源
「阚」源出
阚(Kàn阚)姓源出有二: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名止,被封于阚(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世称阚止,他的后代以封邑为姓,形成阚氏。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上古时有阚国(今山东省嘉祥县北),是黄帝吉姓子孙的封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称为阚氏。
得姓始祖
阚止。根据《尚友录》的记载,阚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卿士阚止的后代,望族出于会稽。《姓氏考略》记载,阚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地名,故地就在今天山东省汶上县西南的南旺湖中。这个地方,正是我国阚氏家族的发源地,他们的祖先“以地为氏”而姓了阚。《春秋三传》记载,鲁桓公十一年,桓公便曾与宋文公会于阚地。当地的居民有人以地名为自己的姓氏。阚氏后人奉阚止为阚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有位高官叫“止”,受封享用阚地的物产,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阚地就在现今山东汶上县一带。而阚的先人,追溯上去就是姜太公,即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姜尚。姜尚也是齐国的创建人。所以阚姓是源自姜姓的。而姜姓始祖正是神农炎帝,炎帝出生于陕西歧山西南的姜水之演,就以姜为姓,阚屯正是炎帝的传人。据《尚友录》的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名止,受封于阚地(在今山东省坟上县境),人们就称他为阚止,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阚。其中一支沿京杭运河南迁至眙盱,扬州,江浙,闽台。又有一小支,从眙盱沿淮河上溯向西,散居于淮河两岸。一支于明朝末年,随军驻扎北京南口镇,因屡立战功,朝廷降旨家族坟地可种45棵万年松,现后人多居于昌平区南口镇北虎峪村,约有200人,一支于民国左右北上,来到北京,现散居于北京通州区,又以通州区胡各庄乡黎辛庄居多,约有150人左右,之后有部分外分。而阚止的后代,大部分现都居住在山东境内,其中:新太的汶南、放城、土门,莱芜的寨子、丈八丘、录家以及泰安、荷泽、博山、高密、临沂、沂源、沂水、平阴居多。新中国成立前后有部分人外迁之东北及山西一带。根据《姓氏考略》记载:音瞰。齐邑,鲁昭公在乾侯取阚是也。齐大夫食采者氏焉。望出天水、会稽。
【阚姓宗祠通用对联】
〖阚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陌刀无敌;朝议辄咨。——佚名撰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阚棱,善用陌刀,长丈余,临阵无敌。下联典指三国吴·阚泽,官中书令,朝中之议,有疑辄访之。
〖阚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擅经传之学;决廷议之疑。——佚名撰阚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敦煌人阚驷,字玄阴,聪敏过人,博通经、传,过目成诵,曾注王朗的《易传》,另撰有十三部州志。北凉王沮渠蒙逊很看重他,任他为秘书考课郎中,负责点校经籍,勘定了诸子百家三千余卷,后官尚书。下联典指三国时吴国山阴人阚泽,字德润,家中贫困,以教书为生,博览群书,兼通历数。举孝廉后,历官钱塘长、中书令、侍中、太子太傅,封都乡侯。朝中每次言论大事,有关经典的疑问,往往都向他咨询。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