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
姓氏:易
拼音:yì
浏览量:322
更新时间:2025-08-20
易姓分布地区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河北省西北部
易姓历史来源
「易」源出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3、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4、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5、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得姓始祖
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
堂号
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姓氏家谱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续修家谱十四卷首一卷宗族特征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
【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秀毓太原。——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攀桂仙才。——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释褐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三经处士。——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工诗状元名香。——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周易讲义留芳远;性理精微播誉长。——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三经处士传名远;二栗礼郎享誉高。——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诗词为释褐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诗词为释褐之状元。——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释褐本先声。
遐溯名元理学;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11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40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200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1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8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