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氏
姓氏:鱼
拼音:yú
浏览量:410
更新时间:2025-08-19
鱼姓分布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相当今山西省代县一带。
冯翊郡:汉武帝时置左冯翊,三国魏改为冯翊郡。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
鱼姓历史来源
「鱼」源出
鱼(Yú鱼)姓源出有二:1、出自子姓,是商汤的后裔,以祖字为氏。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公子目夷字子鱼。宋襄公想当中原霸主,约会齐、楚等国在盂会盟,临行前子鱼说:“楚人不讲信用,我们应该带军队作警卫。”宋襄公却认为已约好大家都不带军队,不听劝告,结果在会上被楚人扣留。子鱼逃回宋国,组织宋人抵抗,迫使楚王放回襄公。不久宋、楚两国又在泓水交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半渡而击,襄公认为这样作不道德,不同意。等楚军一切准备就绪,弱小的宋军就吃了败仗。战后子鱼批评襄公说:“打仗就应当尽一切办法战胜敌人。假如你在作战时要讲仁义,那只有投降了。”子鱼的后世子孙有一支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鱼姓。2、出自他姓所改。唐代时,鲜卑族人大将军尚可孤,拜唐朝监军鱼朝恩为养父,并改名为鱼智德,他的后代相传也有姓鱼的,为冒姓鱼氏。
得姓始祖
子鱼。据《通志·氏族略》上说得清楚:“《风俗通》说:‘宋桓公子目鱼,字子鱼,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汉代有鱼翁叔,唐代有鱼朝恩。”《姓氏考略》指出:“子姓,宋公子子鱼之后,以字为氏,望出冯翊。鱼氏系出子姓,郡为雁门,源自山西。”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故氏后人奉子鱼为鱼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鱼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鱼姓现在罕见,但提起唐代著名的女道士兼女诗人鱼玄机,或许很多人都知道。鱼姓源于子姓,其始祖是春秋时宋襄公的弟弟子鱼。子鱼足智多谋,常为宋襄公出谋划策,但宋襄公却儒腐古板,常吃败仗。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子鱼劝襄公趁楚军渡河之际进攻敌人,襄公不从,待楚军渡过泓水,子鱼又劝襄公趁楚军阵势未列、立足未稳之际击退敌人,襄公仍不从,襄公认为照子鱼的说法打仗对敌人太不讲仁义了,可想而知,宋军最终一败涂地。襄公因此成为国人的笑柄,而子鱼论战却因此名垂青史,子孙后代从此为其家族的荣耀,以其名为氏,是为鱼氏。
堂号
灵渠堂:唐朝时候,荆州刺史鱼孟威,用石头修了铧堤,绵亘40里,用大木做了十八重闸门,船可以顺利通行,便利了人民。
【鱼姓宗祠通用对联】
〖鱼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金蛇幻影;司马华宗。——佚名撰鱼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雍丘人鱼周询,字裕之,少年时为孤儿,勤奋学习。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相传他任安州知州时,管园子的小吏见有大蛇垂在阑干上,走近仔细看,原来是鱼周询喝醉了酒在那里小睡。下联典指鱼氏来历,春秋时宋桓公的庶子目夷,字子鱼,其支孙以鱼为氏。子鱼比桓公太子兹父年长而有仁德,兹父曾提出让子鱼继位,但桓公未答应。兹父继位,是为襄公,任子鱼为司马(相)。
左师名阀;司马华宗。——佚名撰鱼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鱼孟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灵渠堂》介绍)。下联典指鱼氏来历(见上一联下联联释)。
〖鱼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修灵渠以通水利;披冠帔而学清虚。——佚名撰鱼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代人鱼孟威,咸通年间官郴州刺史,主持修灵渠,以通舟楫,长达四十里,大为利民。下联典指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人。喜读书,有才思。原为李亿的妾,咸通年间,出家到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与诗人温庭筠等有诗篇相赠答。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