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氏
姓氏:郦
拼音:lì
浏览量:308
更新时间:2025-08-19
郦姓分布地区
郡望郦姓望族居新蔡(今河南省固始县东)。新蔡郡:晋惠帝将汝阴郡分出新蔡郡。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
郦姓历史来源
「郦」源出
郦(Lì郦)姓源出有二:1、郦姓出自轩辕氏,是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夏朝建立后,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封黄帝后人于郦邑(今河南省内乡东北),建立郦国。郦后来灭国,其君主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为郦姓。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2、郦与丽、骊三字相通,骊山氏之后亦有改为郦氏者。
郦姓始祖
郦商。郦姓是个古老的家族,是黄帝的后裔。距今4000多年以前,夏禹封黄帝的一支后裔于“郦”,他们以后就“以地为氏”,称为郦氏。郦氏是古老的姓氏,他们的发祥地是中原地区。“郦”指的就是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东北。根据《元和姓纂》记载,郦姓是黄帝之后,子孙食采于郦,因地为氏。史记上的郦商,是高阳人。郦氏家族,不但是黄帝的子孙,而且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望族居于新蔡郡,即现在的河南固始县东。故郦氏后人奉郦商为郦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后,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就将黄帝的后人封在郦这个地方(今河南省内乡县东北),让他们建立了郦国。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世代相传,称为郦氏,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楚汉争霸之际,有郦食其,陈留(河南开封东南)人,本为里监门吏。因献计克陈留著功,被封为广野君。食其常为说客,出使于诸侯之间。后说齐,凭舌下齐七十二城,及韩信袭齐,齐以食其卖己,遂烹之。后魏人郦道元,喜文好学,历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古人称其两人为:“学擅纵横,集成水注”北宋末年,郦洪,字正大,任殿前都领,其子郦伦,字天叙,时任绍兴郡守,惊闻老父身殉国难,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千里追寻老父尸骸到丹阳,其间因悲忧致疾,身亡于丹阳古宁寺。德一、德二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之后,郦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并尊奉为丹阳郦氏的始祖。德一、德二为守祖墓,祭先灵,便定居在陵口基庄。从此,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郦洪之11世孙郦镐生濂、湘、溪三子,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明末,郦洪之14代传人嘉麟、嘉凤(东蔡分)昆仲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时值严冬,滴水成冰,河面封冻,船只受阻,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受困于此。问后方知他也姓郦,浙江诸暨人。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时隔三年后,兄弟俩妻亡子幼,生计日窘,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并在诸暨娶妻生子,再成家业,历时达10余年之久。后又返丹阳,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嘉麟之长子郦嗣方坚守旧庐,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郦嘉凤之子嗣正落户柳茹。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最后一次宗谱载,丹阳郦氏已历27世。至今,陵口的赵巷、邵巷郦姓为多。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胡桥的大英山、行宫的旧县、延陵的柳茹、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余略)。
堂号
广野堂:西汉郦食其,落魄时为里门监,为汉高祖定计下陈留,又下齐70余城,封广野君。此外,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注经堂”、“永思堂”等。
【郦姓宗祠通用对联】
〖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新蔡;源自郦国。——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郦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著水经注;封广野君。——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曾官御史中尉,执法严峻,官至关右大使。好学而博览,文笔深峭,到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著《水经注》四十卷,是公元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下联典指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人郦食其(Yìjī音义基),家贫而好读书,初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献计攻克陈留,封为广野君。楚汉战争时,说服齐王田广归汉,韩信率军袭击齐国,田广以为是他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烹死。
计绐产禄;威振山蛮。——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郦寄,与吕禄友善,高后崩,大臣欲诛诸吕。太尉周勃劫郦寄父,令郦寄绐吕禄、吕产与出游,周勃乃得入据北军。下联典指后魏·郦道,太和中由尚书主客郎累迁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集成水注;学擅纵横。——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水经注》40卷、《本志》13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下联典指汉·郦食其,好读书,为刘邦定计下陈留。郦食基常为说客,使诸侯,后说齐,凭轼下齐70余城,及韩信袭齐,齐以郦食其卖己,遂被烹之。
清简为治;懿行可风。——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郦道约,字善礼,任鲁阳太守,政简刑清,民以安居。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姻族皆称其妇德。
著水经注;封曲周侯。——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郦道元撰《水经注》40卷。下联典指汉·郦商以功封曲周侯。
〖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北魏关右大使;东汉音律专家。——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历官安南尹、河南将军、关右大使等。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郦炎,范阳人。字文胜,有文才,精音律。性至孝,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
〖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善礼以清俭为治;仲隐则懿行可风。——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后魏·郦道约,字善礼,任鲁阳太守,政简刑清,民以安居。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姻族皆称其妇德。
〖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服儒者衣冠,洵是汉家三俊;兴鲁阳学校,尝注水经一书。——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谋士郦食其事典。下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字善长,涿县人。汉代人桑钦著《水经注》,记中国河流水道137条,郦道元作注,增至1250余条,增加十倍于原书。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