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氏
姓氏:费
拼音:fèi
浏览量:412
更新时间:2025-08-19
费姓分布地区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琅玡郡:亦称琅琊国、琅琊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玡台西北。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玡郡,并附置琅玡县,治所均在琅玡(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玡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玡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玡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玡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玡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玡国起,琅玡台及秦朝琅玡郡治均不属琅玡郡(国)。另一处琅玡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费姓历史来源
「费」源出
一﹕出自「姒」姓,夏禹之后。二﹕出自「姬」自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鲁懿公之孙,受封于费邑。(山东费县),其后以邑为氏。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费连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费」氏。
费姓家族名人
费仲:(生卒年待考),商朝重臣。商纣王囚禁西伯昌(周文王姬昌),周臣通过费仲献美女、奇物、良马,使周文王得以出囚。
费著:(生卒年待考),四川成都人,元朝重庆府总管、史学家。其著述颇丰,著有《民族谱》、《器物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成都志》等。
费杰:(生卒年待考),字世彦,浙江绍兴人,明朝著名医家。著有《名医抄》、《经验良方》等。
费宏:(1468-1535),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人,明朝内阁首辅,中国古代最年轻的状元。著有《鹅湖摘稿》二十卷,以及《湖东集》、《宸章集录》、《遗德录》、《惭愕录》等若干卷,另有《费文宪集选要》七卷存于《四库全书》中。
费希冉:(生卒年待考),字师敬,南海人,明朝濂溪书院名师。所著《古文孝经解》、《尚书本旨》、《禺山稿》诸书。
费密:(生卒年待考),字此度,四川新繁人,清朝著名学者、诗人。著有《鹿峰》、《弘道书》、《燕峰诗钞》、《古今笃论》、《中旨定录》等集。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