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氏
姓氏:濮阳
拼音:pú yáng
浏览量:998
更新时间:2025-10-24
濮阳姓分布地区
博陵郡:东汉博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县。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县为博陆县。西晋置博陵国,治安平(今属河北省)。北魏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并非晋博陵旧地(旧地在瀛州、深州境)。
平陵郡:汉代设置,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
广平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分置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
濮阳姓历史来源
「濮阳」源出
濮阳(Púyáng濮阳)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颛顼的后代以地名为氏。古代有一条河叫濮水,濮水南岸一块丰饶的地方叫濮阳,那地方,就在现今的河南濮阳市。远古时,这地方也叫帝丘,黄帝的孙子颛顼做部落首领时,曾在这儿建都;春秋时卫成公也曾在此定都,是一处文化宝地。颛顼的后代中有人居住在濮水南岸,后来就取地名为姓,世代姓濮阳。
迁徙分布
濮阳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濮阳原为地名,当地有一条河流名濮水,此河的南岸按习惯就称之为濮阳(古代河之南岸为阳),即今河南省濮阳县。最现是古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他是黄帝的子孙)的后人于此居住过,当地人就以地名为姓,流传下来。春秋时,卫国郑大夫居于濮水之北,也有说其封地于濮水之南,后人就以濮阳为姓。从《姓氏考略》上考证,濮阳的先祖居于澶州,后以地为氏,望出广平。同样《通志·氏族略》上亦有“濮阳氏,其地在澶州,后汉外黄令牛述,以濮阳潜为主簿。”的记载。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方。“濮阳”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名,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便已出名,这个地方位于今河南省南隅,黄河的西北。相传上古的颛顼帝陵仍为我国的著名古迹之一)。颛顼帝的后世子孙有居住于此地的,因而以地为氏,称濮阳氏。望族居博陵郡(今河南的濮阳市,古称澶州);平陵郡(今山西文水县东一带)。
濮阳姓家族名人
- 濮阳兴:三国时吴国的文官。字子元,少有士名,孙权时使蜀,做过会稽太守。吴国君主孙权的第六儿子,名叫孙休。濮阳兴和孙休是好友。后来孙休继位,称景帝,就任用濮阳兴做丞相,封外黄侯。永安中休卒,万或劝兴迎立程侯皓,加侍郎,领青州,俄为或所谮,徙广州,道追杀之,夷三族。
濮阳成:明朝武将,沉毅有远志,累立战功,朝廷封他世袭金山卫百户,为武德将军。
-
中国高铁跑出453公里时速引韩国热议10月24日,中国高铁圈扔出一颗“速度”——由中车四方、长客股份联合研发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试验中创出单列时速453公里的新纪录。这个数字有多炸?比咱们日常坐的CR400“复兴号”快了103
今日热榜 126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最近刷新闻,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消息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毕竟,“十五五”这五年,是咱们从“现在”到“未来”的关键一步,到底要往哪儿走?答案就藏在刚刚公布的经济社
今日热榜 104 -
现在只剩南极没蚊子了10月的冰岛克约斯地区,黄昏的风裹着北海的咸湿味儿掠过苔藓地,52岁的奥拉夫蹲在花园里,手指捏着一只装着飞虫的透明袋——他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在冰岛的野外看见蚊子。 “一开始
今日热榜 86 -
女子私开消防栓当街洗衣2月18日,江苏苏州麦德龙商场门口的一幕,被路过网友拍下来传到网上后,很快引发不少讨论——一名女子蹲在路边,面前的消防栓正往外哗哗流水,接满的塑料盆里堆着待洗的衣服,她低着头
今日热榜 34 -
国防部回应澳军机侵闯西沙领空10月19日南海空域的那起事件,澳方最近的声明把是非曲直搅得稀碎——他们的P-8A巡逻机明明非法侵闯了中国西沙领空,却反咬中方南部战区的拦阻驱离行动“不安全、不专业”。今天新闻发言
今日热榜 44 -
全国最忙高铁站上演名场面国庆中秋假期的广州南站候车大厅,电子屏上同时亮起17个“正在检票”的红色标识时,刚攥着去长沙车票的大学生小杨掏出手机拍了张照——他算了算,从进站到找到检票口只用了3分钟,可屏
今日热榜 147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2770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898 -
经典国学的影响**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900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2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