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氏
姓氏:简
拼音:jiǎn
浏览量:368
更新时间:2025-08-19
简姓分布地区
范阳郡:三国魏时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涿郡:春秋战国时为燕国涿邑。秦代属于上谷郡。汉代时置涿郡,即今河北省涿县。
简姓历史来源
「简」源出
简(Jiǎn简)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谥号为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狐鞫居,他的祖先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武王为文王之子)的支裔,因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族人狐射姑与太傅阳处父不和,鞫居为他刺杀阳处父,结果被赵盾处死。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简子,世称续简伯,他的子孙后代便以其谥号为姓,称简姓。2、出自耿姓,为三国时蜀国简雍之后所改。简雍本姓耿,幽州人读“耿”与“简”同音,遂变为简姓。3、出自检姓所改。汉代时有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姓简。
得姓始祖
续简伯。关于简姓的来源,可以从三本文献上去考证。据《范阳简氏家谱》记载,简姓的始祖是晋大夫狐鞫居,狐鞫居食邑于续,谥号续简子,世称续简伯,他的子孙以其谥号为氏。另外马仰溪所考证《简姓世学》上也有清楚的记载,简姓为春秋时晋大夫续简伯之后,而晋与周皆源出姬姓,那么,简氏可以说是黄帝的后裔。郡出范阳或涿郡。此外,《姓苑》指出,东汉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改姓简,其后以简为姓,亦称简氏。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县)。故简氏后人奉续简伯为简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简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二位。简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鲁国的简叔,他的后代就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东汉时,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为简姓。简氏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续简伯的后裔,一向以河北的范阳和涿郡为繁衍中心。如果稍加留意,当可发现自己家族的堂名不是“范阳”,就是“涿郡”。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传自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跟当时的周天子是同姓之国。简氏的始祖既然出身于晋国的公族,追本究源,他们当然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黄帝的苗裔了。据《姓纂》指出:“左传晋大夫狐鞠居,食采续邑,因号续简伯,汉有简卿”;《范阳简氏家谱》指出:“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简伯。子孙因以为氏焉。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也”。大夫续简伯之后,晋与周为姬姓,盖后稷之子孙,而黄帝之苗裔也。其后或在范阳,或在涿郡。”不过,简氏也跟大多数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仅只有春秋时代晋国公族的一支。另外,依照《姓范》的考证,在这个家族的众多子孙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过去从检氏改姓而来的。《姓范》是这样说的:“有检氏避讳改为简氏者。”检氏,读音与简氏完全相同,其得姓的途径,据清代学者张澍的说法,是“当以检察得姓”,也就是他们的祖先由于曾经担任过“检察”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姓了检。至于这个姓的改姓为简,则是汉朝时候的事。当时,有一位叫作检明的人,为了避讳而改姓了音同字异的简氏,并且自此世世代代相沿相袭下去,使得简氏家族的声势为之壮大不少。关于2000多年以来简氏的播迁情形,也已经被考证。《简氏祖先考》曰:“在涿郡者,汉时有简卿,其在范阳者,三国时有简雍。晋统一天下后,简氏因离乱南迁,散居南海、靖安、新喻、东管、马平、四川等处。宋时南渡,避乱于福建宁化,后游南剑州,建宁府。乾道二年(1166年)迁上杭。三世祖迁太平里洪源村(先为洪源开基祖)。九世德润,于六至六六年(1280年)入赘南靖张家。是为张窖开基祖;子三、二世贵祯,自南靖移居广东,子孙分播潮阳、番禺等县。”据《简氏姓族考》曰:“三国时,简雍为中郎。时天下大乱,家人从之,有在邵阳,有在远安,有在江西新喻,靖安,蜀之巴县。五季后梁时,契丹寇北方,涿州无日不忧兵,其宗有宦游岭外者,乃留焉不归。若黎涌系一山,则自涿州逾河涉江,而先入粤者,后晋割北方十六州贿契丹,而涿在其中,简姓宗族因而至岭外者渐众,分居粤东诸邑。”从这两项文献,可以知道简氏是在五代之前,就已经逐渐向南播迁的。他们有的直接徙入广东,有的由赣入闽,再分支至广东,后来就在广东繁衍成为一个大的家族。台湾简姓族人,很多是从福建省南靖迁居的。简氏望族居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县)。
堂号
德感堂:宋朝时有简士杰任清江司礼参军。范大成请他入幕府,改任蒲圻知县。他在做县官的时候,不设科条,只重教化,百姓都不忍犯罪。后被升为贺州知州。此外,简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范阳堂”、“溯源堂”、“恩孝堂”、“追来堂”、“显清堂”、“惠宗堂”等。
【简姓宗祠通用对联】
〖简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简伯;望出范阳。——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简姓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猷赞蜀幕;德重明廷。——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涿郡人简雍,字宪和,少年时与刘备友好,跟从刘备到荆州,任从事中郎。刘备人川,他曾打前站进成都先见刘璋,官昭德将军。能言善辩,多有讽谏,为刘备所器重。下联典指明代上高人简芳,字德馨,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公正,名重一时。赞猷蜀幕;流废晋廷。——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涿郡人简雍事典(见上)。下联典指春秋晋·简伯事典。
受书裕学;从事参猷。——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简卿,博学多才,受《尚书》于卫宽。下联典指三国蜀·简雍,事刘备为从事中郎。
〖简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殷商鼻祖源起;中国状元第一。——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上古有娥氏之女简秋,帝喾之妃。尧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得而含之。误吞之。娠而生契,后为殷商之祖。下联典指南汉尚书右丞简文会,南海人。幼颖异,工诗,性耿直。高祖天皇大帝刘龑(五代十国时南汉建立者,937-943年在位)初开进士科,文会中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受尚书之峻业;建定国之鸿谟。——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简卿事典。下联典指三国蜀·简雍,少与先主善,先主围成都,雍入城说刘璋归命,拜昭德将军。
〖简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竹报平安多吉兆;门迎瑞日显祥和。——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镶嵌简姓“简”字的析字联。
贯通五经称孝子;历令三县守清廉。——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孝子简而廉,邵阳人。通五经,举孝行,以明经任监利训导,有《孝经解》。下联典指宋代御史简正理,字西碧,新喻人。历永兴、桃源、新野令。居官廉介,以儒术饬吏治,时誉翕然。
〖简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从倪宽受尚书,渊源克绍;师南轩讲性理,道学相传。——佚名撰简称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代学者简卿事典。“尚书”,即指《书经》。下联典指宋代学者简克己,南海人。少师事张栻(著有《南轩集》),得其传。退归杜门,以真知实践为事功,务启迪后进,人称简先生。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