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氏
姓氏:聂
拼音:niè
浏览量:364
更新时间:2025-08-19
聂姓分布地区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新安郡:晋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省淳安西)。
聂姓历史来源
「聂」源出
聂(Niè聂)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春秋时齐国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今山东省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为齐国附庸,称聂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卫大夫(一说楚国大夫)食采于聂(今河南省濮阳),子孙以地为氏(据袁义达与杜若甫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所载,卫大夫采邑地为今山东聊城,而楚有摄叔,而无聂叔,袁、杜二人认为古籍有误)。3、古有地名聂北,春秋时属邢国(今山东省茌平西),亡后属齐,居者以地为氏。4、出自他族有聂姓或改聂姓: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在元、明时采用汉姓,其中有聂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姜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称吕尚、吕望、齐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垂钓渭水河边,被文王礼聘为相。后佐武王伐纣,居功至伟,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下传至齐丁公时,丁公封其支庶于聂,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聂姓。他们尊姜尚为聂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关于聂姓之确切发源地,由于众说纷纭,今无从考证,但聂姓发祥于今豫鲁一带应无疑义。见诸史册的第一位聂姓人是战国时的聂政,为韩国轵(今河南省济源西南)人,其后西汉有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人聂壹(一作聂翁壹),东汉有颖川襄城(今河南省襄城)人聂季宝,另有蜀郡(今四川省成都)太守后为廷尉的聂尚。表明在东汉之前,聂姓基本以北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地带。魏晋南北朝时期,聂姓在今山西的夏县一带发展迅速,并呈现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于是产生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东郡。另外,由于此际社会动荡,聂姓已有播迁江南者,其中落籍于新安江流域的聂姓,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聂姓新安郡望。此际见诸史册之人物有三国吴人聂友,乃豫章(今江西省南昌)人,南朝梁有聂松,可见此际聂姓已南迁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隋唐之际,聂姓在上述两大郡望依旧繁衍兴盛,并以两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播迁。
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聂姓以南方人居多,而且今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尤其是南宋偏安临安之后更甚。南宋末期,由于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相对南方较为稳定,聂姓繁衍出现新特点,即北方发展平稳,南方避乱播迁。元末,由于军阀纷争,瘟疫流行,使中原、华东、中南各地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朱明王朝一统天下后,为恢复当地经济,强行从战火波及不到的山西进行移民。于是,山西聂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中叶以后,沿海之聂姓有迁台者。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今四川、重庆人口锐减,后湖广填四川时,有两湖之聂姓入川。清代以后,聂姓分布更广。如今,聂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聂姓人口的百分之十五。聂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堂号聂姓的主要堂号有:“赐书堂”、“三礼堂”、“环溪堂”、“河东堂”等。
【聂姓宗祠通用对联】
〖聂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聂国;望出河东。——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巩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豪侠报德;寒士悯农。——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韩国轵人聂政,因避仇隐于屠者之间。韩烈侯时,大臣严遂和相国韩傀在争权中结下怨恨,求聂政代为报仇,送黄金百镒为聂母祝寿,聂政以母亲在不许为由,当时未答应他。母亲去世后,他单独持剑入相府刺杀了韩傀,然后自杀。下联典指唐代诗人聂夷中,字坦之,河南人,家境贫寒。咸通末年中进士,官华阴县尉,仕途不得意。其诗多为五言,语言通俗,为晚唐诗中的优秀之作,《伤田家》一诗描绘了农民的疾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跟前疮,割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悯农有咏;贡士得人。——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聂夷中,工诗,有《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下联典指宋·聂昌,由太学上舍累官户部尚书,领开封府。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
〖聂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草泽辛楚第;晚唐诗韵家。——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聂氏宗祠“赐书堂”堂联。
〖聂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隐娘得师成侠;书儿诛盗酬恩。——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聂隐娘随老尼学成剑术。下联典指清·聂书儿之父命案遭冤,得臬司昭雪,乃献书儿为婢,后臬司落职归,遇盗,书儿皆诛之。
〖聂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河山依旧风光美;东方既明气象新。——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聂姓郡望“河东”二字的嵌字联。
播千古英风之侠:谋九重武士之豪。——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韩国轵人聂政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巨富聂壹事典。
〖聂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摩天岭上,勇名传万古;连山关前,功勋盖千秋。——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清代直隶提督聂士成,合肥人。性勇敢,光绪间,中法越南之战时,他防守台湾有功。中日之战,士成以孤军守摩天岭,屡退日军,收复连山关,杀日军官。后总统武毅军。八国联军攻天津,聂士成力战拒敌,终于阵亡。
侠烈同出一门,捐躯靖难;节义上闻十事,下诏旌闾。——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代名士聂政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史士聂尧事典。
酒罢客将归,一阁峥嵘斜照紫;曲终人不见,数峰杳霭暮烟青。——佚名撰聂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云南省昆明圆通山聂耳亭联。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