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氏
姓氏:国
拼音:guó
浏览量:408
更新时间:2025-08-19
国姓分布地区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相当于现在江苏省西北部地区。
国姓历史来源
「国」源出
国(Guó国)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3、出自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迁徙分布
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广韵》一书中引用《姓苑》上的说法,认为国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样的说法。而《元和姓纂》一书中则另辟新论,认为,郑穆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后人以王字为氏,亦称为国氏。此外《姓氏考略》上还提及,又卫与百济大臣八姓都有国氏。由此可见,国氏姓源复杂,目前中国人中姓国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属于那个支流,困难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
堂号
恭俭堂:三国时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国姓宗祠通用对联】
〖国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下邳;源自国哀。——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国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礼成以敏;遗爱难忘。——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代齐国大夫国庄子,曾受聘于鲁,成礼又加之以敏。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国侨,字子产,即公孙侨。郑简公时,率军平定司氏、堵氏等族攻杀子驷之乱,后执政,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发展农业生产。又创立按丘征赋的制度,把刑书(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了新气象。孔子曾称他为“古之遗爱”。
礼成以敏;博物能仁。——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同上。
〖国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子尼荣擢太仆;国柱耀居总兵。——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太仆国渊,字子尼,盖县人。幼求学于郑玄,博学强记,郑玄称之为“国器”。武帝时官司空掾,大兴屯田事,官至太仆,以恭俭著称。下联典指清代楚雄镇总兵国柱,满洲镇黄旗人。雍正间袭一等子。乾隆间擢前锋侍卫。因功升马兰镇总兵。从征缅甸,调楚镇总兵,卒于军。
济刚柔而布政;勤学问以传经。——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大夫国子产,秉国政四十余年,临终语子太叔曰:“吾死,汝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下联典指三国魏国渊,求学于郑玄,博闻强记,郑玄称之为“国器”。
〖国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国士无双才难得;哀兵必胜勇有余。——佚名撰国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典国姓始祖“国哀”二字的嵌字联。
〖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国器光前,世卿裕后;遗爱著美,博物流芳。上联典指春秋时郑国大夫国侨,“国侨”,即公孙侨,字子产,柄国四十余年。孔子曾称赞他是“古之遗爱也。”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7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