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

姓氏:艾

拼音:ài

浏览量:492

更新时间:2025-08-19

艾姓分布地区

陇西郡: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设置,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相当于今甘肃省东乡以东及陇西地区。治所狄道,在今甘肃省临洮县南。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治所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北)。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魏仍改为天水郡。

艾姓历史来源

「艾」源出

艾(ài)姓源出有四: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朝少良当国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通常认为,汝艾是艾姓的始祖。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2、出自春秋孔艾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孔艾之后”。3、出自复姓改为艾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回族艾姓从西亚迁徙而来中土.为唐时外来八大姓之一,信仰伊斯兰教,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及江苏等地。

得姓始祖

汝艾。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艾氏是夏帝少康的大臣汝艾的后代,望族出自天水、陇西、汝南。但田齐有艾子封于艾山,亦姓艾氏。艾氏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少康中兴夏室之时。当时,辅佐少康中兴大业的群臣之中,有一位汝艾,而艾姓中国人,便是这位汝艾的后裔,以王父字为氏,而称为艾氏。另外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说,艾氏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孔艾的后代。同样,根据《魏书·官氏志》上记载,艾氏是《晏子春秋》所载的大夫孔艾之后,望族出于陇西、河南、天水。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最早出现在上古西夏国王少康的大臣名为汝艾,他在当时是声名显赫的名门贵族,后代就取“艾”为姓。另个艾姓来自于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齐景公的宠臣名为田孔封于艾山(今山东省泰安县),世称艾子或艾孔,他的后代就以地名“艾”字为姓。再有一个说法是北魏时去斤氏的后代也有改为艾姓的。

堂号

爱民堂:宋朝吴兴令艾若纳爱人民,恨恶吏。他在桌旁写了一幅座右铭:“爱民如恤血,挞吏胜看经;棒折胥吏手,何劳诵《大乘》?”

【艾姓宗祠通用对联】

〖艾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陵邑新世第;天水道脉长。——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艾姓宗祠通用堂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下联典指艾姓的望族居天水郡。

〖艾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勋戚因而敛手;百姓赖以入安。——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朝勋戚(勋臣与皇亲两种家族)与民争田,勘实,悉归之民。下联典指明巡抚艾璞,诏求直言。恢复了朱瑄的老办法,田赋征收耗米略有下降。

〖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乾德著倕和之绩;治功膺纶玺之褒。——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人艾预,考科举时挥毫而就,被选拔为甲科进士。“乾德”,谓天德,上天的恩泽。相传艾预赴乡举时,有老儒授他《左传》一书,对他说:“熟读了这本书就可以得到富贵。”而试题恰巧是其中的内容。“倕和”,指古代传说中的巧匠。下联典指宋代人艾中儒,至道年间任两浙盐官,治绩突出,受朝廷褒奖。“纶玺”,指皇帝颁发的诏令。

试宏词以登首选;受左传而擢甲科。——佚名撰艾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艾晟,政和年间试宏词科,名标头等。下联典指宋·艾预遇老儒授其《左传》曰:“熟此当可取富贵。”后果中进士。

附录:【艾姓典故、趣事】

〖不知诗为何物〗艾子喜欢作诗。一天,艾子漫游到齐魏之间,下榻在一个旅馆。夜间,他听到邻屋里有人说话:“一首。”不一会儿又说:“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无,一夜无眠。躺到拂晓,共听到邻屋那人大约说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为邻屋那人一定是个诗人,在静静月夜里专心吟诗,心里油然产生敬意,又爱那人文思敏捷,便决定结识一下此人。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带,站在门口迎候。不一会儿,邻屋里走出一个商贩模样的人来,身材瘦弱,一脸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凭这副尊容,哪像个诗人?也许,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问道:“听说先生诗篇甚多,能否让学生我看一下。”那人说:“我是一个做生意的,从来不晓得诗是什么玩意儿。”始终拒绝拿出诗来。艾子固执地说:“昨天夜里听到您在屋里说‘一首’,不一会儿又说‘一首’,难道那不是诗吗?”那人听了,不觉哑然失笑:“您误会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泻一次,夜里找不到手纸,于是就用手揩。一夜腹泻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说的‘手’,不是诗篇之‘首’。”艾子听了,羞惭不已。——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艾子杖孙〗艾子有一个孙子,年龄有十多岁,性情懒惰顽劣,不爱读书。艾子非常讨厌他,经常用楸木杖打他,但他老是不改。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时常担心孩子禁不住杖打而死掉,因此,每当父亲杖打孩子时,他都在一旁含着泪求情。艾子看到儿子的可怜相,愈加愤怒,教训他道:“我替你管教孩子难道不是好意吗?”边说边打得更厉害了,儿子也无可奈何。一个冬天的早晨,下着鹅毛大雪,孙子在院子里抟雪球玩。艾子发现了,脱光孙子的衣服,命他跪在雪地上,冻得他浑身发抖,直打寒颤,煞是可怜。儿子也不敢再求情,便脱去衣服跪在其子旁边。艾子见了,惊问道:“你儿有过错,理当受此惩罚;你有何罪,跟他跪在一块?”儿子哭着说:“你冻我的儿子,我也冻你的儿子。”艾子不由得笑了起来,饶恕了他们父子。——明·陆灼《艾子后语》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7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5
致命错误提示
:-(
Undefined index: url

Severity: fatalError

File:
File:/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data/storage/view/www/116/xingshi_detail.php Line:107
Trace
#0 /data/wwwroot/zhanqun_article/coolphp/Exception.ph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