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氏
姓氏:幸
拼音:xìng
浏览量:354
更新时间:2025-08-20
幸姓分布地区
郡望:下邳郡:东汉时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
幸姓历史来源
「幸」源出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望出南昌、雁门。《通志》张澍云:其先得姓于君,因以为姓。如宠氏、赏氏。也就是说,幸姓起源于“宠”、“赏”。臣民们以受到国君的宠幸为荣,故而为此姓。幸氏一世祖偃公,周成王赐姓壬戌年公元前1079年,镇守沧州,(雁门在此地域内),渤海沧州青池人。周文王第47子(有说是文王七世孙的,望再考证).武王之弟偃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武王之子周成王于壬戌岁(公元前1079年)赐其叔偃为"幸"姓,故偃是幸氏的鼻祖.其子袭父职并传一十三代。
堂号
雁门、渤海、南昌。
迁徙分布
幸姓起源于上古帝王信任亲近的大臣,即幸臣,现在一般认为起源于河北沧州清池,始祖幸偃因镇守雁门有功于公元前1079年成王赐姓“幸”。春秋时(公元前625年),14世尚玑公因仕迁徙于江西高安洪城。东汉时32世棠公随父维新公迁建昌(今江西永修县)。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塾公父子因守雁门兼领渤海沧州节度使再迁清池。唐朝总章年间(公元669年),世居江西高安幕山的幸茂宏由沧州迁居四川,武则天通天二年(公元697年)任南昌府丞又迁返高安,成为江南幸姓始祖。68世轩公随父奉公涉汴(河南开封)至宋末,74世扩公在康王南渡,辅佐有功授高安丞,又返迁高安。扩公生三子,长子之仁公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由高安分居宁州安乡温泉汤(今江西修水县黄沙汤桥)。次子之文公分居新吴进城乡东园里(今江西奉新县上富镇东坑村)后有幸登嶷先迁江西遂川、上犹,后定居于赣州南康。明初,幸登嶷之曾孙郎酆于1369年迁居福建宁化石壁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其曾孙钦凤、宗远、智崇、宗明四兄弟入广东梅州兴宁一带,后传往广东各地。三子之武公承基高安洪城及永乐一年由高安迁往江西九江市瑞昌,江西赣州于都、四川、湖北,以及东南亚和台湾等地。
幸姓家族名人
幸灵:晋术士。豫章建昌(今江西永修县)人。少有惊人的言行,善卜筮,为人治病,驱鬼解难,深得乡里敬重。
幸南容:唐学者,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德宗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登穆寂榜进士。官至太常卿、国子监祭酒、太子宾客赠渤海郡开国子谥。对文学、史学、哲学都有研究,柳宗元有《送幸南容归使联句诗序》云:“渤海幸君,既登于太常之籍,又膺邯郸之召,北会元戎,直道自达,吾侪器其略:南聘天朝,相礼述职,公卿多其仪。”
幸轼:唐学者。高安人。幸南容孙。博学强记,有祖风。通文史,博地理,善哲辩。唐僖宗中和年间官拜太子校书郎。
幸夤逊:五代后蜀臣。一作幸寅逊,又作辛夤逊。夔州云安(今四川云阳)人,一作成都人。仕五代后蜀。初为茂州录事参军。时后主酷好击毬驰骋,左右多不敢谏,夤逊上疏劝谏之。迁新都令,历司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知武信军府,加史馆修撰,改给事中、翰林学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铨事,领简州刺史。后蜀亡,降宋,授右庶子。寻上疏谏猎,为宋太祖所嘉赏。开宝五年,为镇国军行军司马。罢职,时年九十余,尚有仕进意,治装赴阙,未登路而卒。夤逊性颖悟,善属文,尝与修《前蜀书》。所著有《王氏开国记》,已佚。亦能诗。后蜀孟昶尝于岁除日令其作桃符诗献上,此为楹联之始作。今存诗一首及断句一联,见《全唐诗》卷七六一及卷八七五。《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二补其诗二首四句。文一篇,见《全唐文》卷八九一。生平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三一、《宋史》卷四七九、《十国春秋》卷五四。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11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40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200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1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8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