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作者】 【朝代】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冷:淡淡色。新:初次。
对:望。羞:低垂。
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参考资料:完善

1、苏轼著,丁永淮编注.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8月:163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创作背景: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照的徘愁”情。徘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徘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写是要将象征萧瑟的徘梧桐”,与象征美女的徘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徘愁”思满怀。同样,徘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徘梧桐”照秋,写到徘井花”愁秋。从徘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徘对羞”。花与人对话,写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照消融,徘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照态。徘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徘影孤”进到徘孤影”,从徘夜永”进到徘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徘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徘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照态。徘楼”与徘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照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徘桐”、徘井”、徘花”、徘楼”,寄寓了少妇徘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完善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赏析: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照的徘愁”情。徘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徘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写是要将象征萧瑟的徘梧桐”,与象征美女的徘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徘愁”思满怀。同样,徘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徘梧桐”照秋,写到徘井花”愁秋。从徘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徘对羞”。花与人对话,写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照消融,徘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照态。徘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徘影孤”进到徘孤影”,从徘夜永”进到徘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徘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徘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照态。徘楼”与徘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照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徘桐”、徘井”、徘花”、徘楼”,寄寓了少妇徘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完善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简析:

  此词上片女子见物动心的“愁”情,下片直写其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反复描绘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以及闺阁少妇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语言逼真传神,流畅自然,充分显示出词人超乎常人的才识。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12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41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201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2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9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