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猴

申猴

  • 吉祥颜色:白、金、蓝色
    忌讳颜色: 红、黑、灰、深啡色
    吉祥方位:北、西北、及西方
  • 幸运数字:一、八、七
    大凶数字:九、二、五
申猴
生肖年份
1908,1920,1932,1944,1956,1968,1980,1992,2004,2016,2028,2040,2052,2064,2076
总体运势

申年生人,其性多活泼、好动,伶俐,多才且灵巧,有竞争而敏捷的手腕,又有侠义的心肠,多为他人的事,放弃自己的事务,平常好说大话,不合自己的意见都即时反对且急癖,又带有虚言,诈伪的行为终为刑罚之苦的人有之,对此缺点矫正方可以成功发达。

事业

事业上非常稳定和顺利,同时也是创业或开发新业务的好机遇。规划要仔细,要合乎现实,加上耐力、干劲和亲力亲为必定大有成效。打工族也有加薪的机会。

爱情

对长辈的感情特别浓烈,但是夫妻间的容易关系紧张或是产生风波。已婚的容易出现婚外恋情,未婚者则步入情绪化,时好时差,时晴时阴,若谈婚论嫁会成功。
大吉婚配:鼠(子)、龙(辰)
忌婚配:虎(寅)、猪(亥)、蛇(己)

性格

肖猴者,脑筋转动快、机智过人。问题解决能力隹,自我显示欲强。领导能力强,且拥有多方面的才能。但肖猴者生性自傲自满,轻视一切规律正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优点

才智高且具优秀的头脑,行动活泼好动且伶俐。好竞争,手腕敏捷有侠义心情,反应快,能见机行事。社交手腕高明善解人意,很快与人打成一片,但不喜欢被人控制,喜爱追求新鲜事务。聪明、机智、创新有才华,能言善道,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非常适合演艺和推销工作。猴年生的男性精力充沛身体健壮,常表现达观机智勇敢,对环境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生性顽强不服输,拥有多项才能而能居主导地位。求知欲很强,博览群书,记忆力惊人,头脑灵活很有创造力。善於把握机会扩大发展,造成时势,成为大企业家。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11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40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200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1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8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