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马

午马

  • 吉祥颜色:啡、黄、紫色
    忌讳颜色: 蓝、白、金色
    吉祥方位:东北、西南及西北方
  • 幸运数字:八、二、六
    大凶数字:一、六、七
午马
生肖年份
1906,1918,1930,1942,1954,1966,1978,1990,2002,2014,2026,2038,2050,2062,2074
总体运势

午年生人,其性好动不好静,多喜出风头,而对社会交际极为巧妙,且多管他人事,备受人敬爱,并有贵人牵引以至成功,此人欲好外观,对内事缺乏观察,又好投机事业,且有怪癖之主张。致所思想及计划之事,难保其机密,此人有伶俐、敏速、为人亲切、好旅行、牺牲、自夸、焦燥、悲观的素质。

事业

由于你事业心强,恰遇今年的好运势,宜把握商机,成全自己出人头地之愿。今年也有偏财运,克服贪心,必有不俗的收效。

爱情

感情方面不能强求,随缘会有好结果。对家人的要容忍和克制,不为小事情造成意外事端。与陪偶分居两地者,思念仿佛在不断的升级,宜多通讯联络。
大吉婚配:虎(寅)、羊(未)、狗(戌)
忌婚配:鼠(子)、牛(丑)、兔(卯)、鸡(酉)

性格

马年出生的人崇尚自由、无拘束的生活。其独立心强、为人坦率,属直线型思考模式。具有乐天的人生观,颇能得到朋友和部属的信赖。独缺乏恒心,容易半途而废。

优点

性情开朗浪漫热情,善於词令,且有爽朗乐天的人生观。英雄主义很重,常替人打抱不平。做事积极,有不服人的气质,凡事不能久,爱情表现直率好动,爱吹法螺,异性缘多在远方。自由奔放不善保密,说做就做,交友广阔,与他人相处融洽,喜爱亲切照顾别人,经常开胸以对。演讲很动听且有领导群众能力,由於领悟力强,往往别人还没发言他就知导对方的思想 和动向。有灵性点子多,有种不认输的潜在意识,决定做的事纵使遭到挫折也会坚持到底。各方面天赋极高,领悟力也强,头脑和四肢敏捷。肖马颇讲究衣着服饰的华丽,老爱在镜子前反覆整容。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109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243
  • 经典国学的影响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238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80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161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247
  • 国学经典圣贤辞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198
  • 大槐树国学经典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240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127
  •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