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字繁体
- 鼻字康熙字典繁体字:鼻,拼音:bí。
鼻字的基本解释
鼻
bí
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鼻子。鼻窦。鼻孔。鼻腔。鼻涕。鼻音。鼻烟(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仰人鼻息。嗤之以鼻。
鼻字的汉语字典释义
[①][bí]
[《廣韻》毗至切,去寘,並。]
(1)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2)用鼻子闻。
(3)器物的隆起或突出部分。(1)印纽。《周礼·考工记·玉人》:“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孙诒让正义:“鼻謂紐也,所以穿組而縣之。”《隋书·礼仪志六》:“三命以上,銅印銅鼻。”(2)鞋面前端向上弓起处。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壺耳不能理音,屩鼻不能識氣。”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旧唐书·舆服志〉後》:“《北夢瑣言》云:'王迪車轍輾靴鼻逾寸而不傷腳指。'……是男武靴亦弓而鋭也。其弓向上者謂之鼻,漢《釋名》謂之卬角。”(3)古铜镜背面的把手。唐王度《古镜记》:“鏡横徑八寸,鼻作麒麟蹲伏之象。”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近見一鏡如鍾樣,鼻有大環。”(4)花或瓜果的柄或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龍魚河圖》曰:瓜有兩鼻者殺人。”缪启愉校释:“鼻,指瓜蒂。李善注《文選·张衡〈西京賦〉》:'《聲類》曰:蔕,果鼻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瓜兩鼻兩蒂,食之殺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莲藕》:“貼水者藕荷,出水者芰荷,蒂名荷鼻。”
(4)壶嘴
鼻字的英文翻译
◎ 鼻
nose
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530第01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音紕。【說文】鼻,引气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發爲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註】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考證:〔【揚雄·反騷】或鼻祖於
最新字典查询
-
中医传承国学经典
一、神奇的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治疗理念。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国学 112 -
修身持家国学经典
【引】家,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修身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呢?【中】身份象征:家门口的春联上挂上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瞬间提升气质。这句话
国学 245 -
经典国学的影响
**古代智慧传承,国学魅力永恒**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代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经典
国学 241 -
国学经典篇目自选
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中,有哪些篇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论语》:我们不妨从《论语》开始。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人所辑录而成。《论
国学 83 -
列子译注国学经典
一、列子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列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名人,被誉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他的作品《列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列
国学 163 -
经典国学配乐曾国藩
一、曾国藩与国学的结缘曾国藩,字子玉,号芙蓉先生,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国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他的一生中,以《曾文
国学 249 -
国学经典圣贤辞
一、为什么要学习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伟大智慧的结晶。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国
国学 201 -
大槐树国学经典
一、大槐树的底蕴大槐树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槐树的身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御园中的常客,还是许多学府和
国学 242 -
国子监的国学经典
一、国子监:历史与地位国子监,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始建于唐代,原本是皇家教育机构,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国子监已成为我国国学研究的重要
国学 129 -
\"国学经典大班元日\"行业文章
一、国学经典大班元日的背景与概述国学经典大班元日是一项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国学经典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术修养。该活动通常由学校、教育
国学 228